行业动态

聚焦行业动态,洞悉行业发展

真空烧结炉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09   浏览:3455次

  真空烧结炉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一起看看吧。

  1.预合金化

  向钢液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真空烧结炉达到成品钢成分规格要求的操作过程称为合金化。多数情况下脱氧和合金化是同时进行的,加入钢中的脱氧剂一部分消耗于钢的脱氧,转化为脱氧产物排出;另一部则为钢水所吸收,起合金化作用。在脱氧操作未全部完成前,与脱氧剂同时加入的合金被钢水吸收所起到的合金化作用称为预合金化。

  2.成分控制

  保证成品钢成分全部符合真空烧结炉标准要求的操作。成分控制贯穿于从配料到出钢的各个环节,但***是合金化时对合金元素成分的控制。对优质钢往往要求把成分精确地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一般在不影响钢性能的前提下,按中、下限控制。

  3.熔化期

  炼钢的熔化期主要是对平炉和电炉炼钢而言。电弧炉炼钢从通电开始到炉料全部熔清为止、小型真空烧结炉炼钢从兑完铁水到炉料全部化完为止都称熔化期。熔化期的任务是尽快将炉料熔化及升温,并造好熔化期的炉渣。

  4.还原期

  普通功率真空烧结炉操作中,通常把氧化末期扒渣完毕到出钢这段时间称为还原期。其主要任务是造还原渣进行扩散、脱氧、脱硫、控制化学成分和调整温度。

IMG_4499.JPG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推荐

09 July 2018
真空熔炼炉向外传递的因素的三大要素

真空熔炼炉向外传递的因素的三大要素

   根据温度场分布方程可知,真空熔炼炉整个温度场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约束。即材料的平均导热系数入,材料的平均密度P和平均比热熔度。   影响真空熔炼炉温度向外传递的因素,包括以下3点:   在该设计中,主要采用内热源形式。真空熔炼炉内部热源发热,温度由里至外传递。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炉内温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当内热源吼越高时,一定点的温度越高,同时一定温差(△T)的分布区域(r)越大。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炉芯的表面负荷亦即炉芯功率控制炉内温度分布。   反应料距炉芯的距离(△r),当炉芯功率一定时,即内热源的强度一定时,距离炉芯越远的反应料,温度越低,可能无法达到反应所需温度。距离真空熔炼炉炉芯越近,温度越高,越利于反应进行。   另外,真空熔炼炉料的散热性能越好,内部热量向外流失越快,热量很轻易就损耗在反应料之外,使一定点的温度降低。但是,如果反应料的散热性能不好,则利于热量的汇聚,使得热量向外传递时间加长,有利于反应料对热量的吸收和反应地进行,提高一定点的温度。应都在高真空条件下(4~13Pa)进行,反应温度1200℃左右,芯温度很快就能达到所需值,因此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料的厚度,即炉芯外围反应料到炉体保温层的距离。可以通过设计炉体尺寸控制供电时间。